小童家庭指導資訊

  • 成功父母指導

    為人父母是件很有價值的事,但常常並不容易。很多時候,它令人吃力、沮喪、精疲力竭。父母在培養下一代上肩負重要責任,但大多數人在為人父母之初,對這項任務前面所要面臨的,並沒有作好準備,對完成該項任務亦沒有充分的認識。或是認為付出後就會得到感激。所有父母面對的挑戰是: 如何讓孩子在平衝的、充滿愛心的環境裡健康、快樂的,俱備很強適應力地成長。

    對於如何作個好父母,沒有單一的方法。對於如何養育孩子,不同的觀點很多。歸根結底,作父母的您需要確定孩子在成長時期,鼓勵他們應俱備哪些素質、技能或舉止,並培養成為您所希望的那樣。

    成功父母指導立圖於使為人父母盡其責任變得容易些、輕鬆些。有些建議和方法對您可能會有所幫助--例如,如何與您的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教孩子新的技能、舉止規范,並懂得控制他們的行為。

    • 什麼是成功父母指導?

      “成功父母指導”貼近父母,致力於促進孩子的發展,以一種創造性、有益的方式指導他們的行為。在成功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通常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對自己充滿信心,很少出現舉止方面的間題。

    • 作個成功的父母,有以下五個要素:
      • 保証一個安全、有趣味性的環境:
        孩子需要一個安全、有趣味性的環境,以便有充足的機會發現、體驗、開發他們的特長。為孩子提供一個有愛心、透明的環境活動,進行成年人的督導。

      • 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對孩子的鼓勵和積極關懷可以幫助孩子學到所需要的技能。

      • 採用果斷、嚴格的紀律:
        果斷嚴格的紀律包含的意思是: 當孩子行為不端時,能一貫性的快速作出反應,並教導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當父母使用果斷的紀律時孩子們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意識到了他人的需求,學會了自控。

      • 期望要切合實際:
        您對孩子的期望值取決於您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所應有的行為看法。記住,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對準備好學習的技能各不相同,例如,上廁所、穿衣服、吃飯。如果您未能確定您的孩子現在是否可以去學一項新技能時,請教您的母親、兒童護理師、家庭醫生,或專業人士。父母期望太早、太高、完美無缺的話,問題往往也會出來了。舉例說,父母如期望他們的孩子時時刻刻都有禮貌、高興、聽話、乾乾凈凈,還能給你幫忙,那麼父母就將自己陷入了一個失望、與孩子發生沖突的境地。

      • 照顧好作為父母的您:
        為人父母,您也有需要有被鼓勵、被疼愛、被關心的時候,當您此時沒有得到滿足,問題往往就出現了。在您照顧好孩子的時候,再去照料您的孩子,這時就變得容易了。

    • 和您的孩子建立起良好關係:
      • 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要俱有質量:
        同孩子建立相互關心的關係需要時間。您可能感到奇怪的是,經常花些零碎時間同孩子一起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只需1或2分鐘),要比花上整量時間同他們在一起相比,獲得的效果更佳。在孩子找您說話,或要您和他一起做活動時,這段時間最寶貴。這時,如您沒有什麼重要事情纏身時,停下自己的事,滕出時間。如果這時您正忙,盡可能快地安排出空閒時間。

      • 同孩子交流:
        同您的孩子交流可以幫助他們學會談話技巧,教他們語言及社會能力,建立起孩子的自尊。重要的是要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對他們做的事提出簡短、有趣的評論和問題。如果孩子對此回應了,將談話繼續下去,對孩子的談話顯示出興趣。如果孩子沒做出回應,等待下一次參與談論的機會,再試一次。

      • 充滿愛心:
        另外一種表現您對孩子關心的方式是同他們多做身體上的接觸。撫摸、摟、親吻、逗、抱,都有助孩子在成長時始終感受到關懷,習慣並接受被給予的親情。一個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享受到的親情幫助他們與父母形成牢固的紐帶。

      • 鼓勵正確的行為舉止:
        對於您欣賞的行為給予鼓勵,可以提高正確行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 贊揚:
        建議適用年齡段: 所有年齡所有的孩子或成年人都喜歡被贊揚。在您認為孩子行為正確時,表揚他。贊揚表明您的認可 -- “ 好孩子” 或 “幹得好”, “ 太棒了”。或者,明確表達出使您開心的地方-- “ 謝謝你按照我說的做了。” 或者, “我真高興你玩後能把東西收拾整齊。” 贊揚孩子您認為正確的地方,比採用一般方法教孩子新的行為舉止,要更好些。當贊揚孩子時,您應表現得熱情,真實反應您的想法。

      • 關愛:
        建議適用年齡段: 所有年齡有很多種表示關愛的方式。一個微笑,一個眼光,在孩子臉上輕輕拍一下,拍打後背,摟抱,或只是雙目注視,都是孩子們喜歡的關愛方式,且可以鼓勵孩子做您認同的行為舉止。這些方式加上您的贊揚,表明了您是多麼欣賞他們的舉止。

      • 投入有趣味性的活動
        建議適用年齡段: 所有年齡鼓勵孩子獨立活動的能力,提供可以充分參與的活動項目--稱作“趣味活動”。環境要安全,所做的事情要有趣味性,同時發掘、啟發孩子的發揮力,使他們完全投入。在家中或外出時都可給孩子一些玩具或活動做。玩具和活動內容不必非常昂貴,只要孩子對此感興趣即可。

  • 我們應教孩子哪些技能?

    這由您們,作父母的來決定要教孩子什麼技能。記住,重要的是要等到孩子已發育到準備好接受新技能的時候。有一點對您會有幫助,就是要教會孩子獨立及如何與他人相處。您的孩子最應該學會的是:

    1. 如何與他人交流:
      • 正確表達觀點、想法和要求。
      • 在需要的時候尋求援助。
      • 配合完成成年人的要求。
      • 接受規則和限制。
      • 與其他兒童一起游戲。
    2. 如何指導孩子的內心感受:
      • 以不傷害他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
      • 控制住傷害他人的行為,先思而後行。
    3. 如何俱備獨立性: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在沒有成年人的關注下完成事情。
    4. 如何解決問題:
      • 提出問題。
      • 對每件事情表現出興趣和好奇心。
      • 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以下這些建議是一些教孩子學習新技能和舉止的方法:

    • 樹立良好的榜樣
      建議適用年齡段: 所有年齡 我們都是在通過觀摹他人做事而學習事物的。給您的孩子樹立良好榜樣,讓孩子看到如何去處理問題。如果連您家人都不能做到的事(如:你自己進門隨便將鞋踢掉,置於門口),不要期望孩子能遵循某條家庭規則,說,“進門時脫下鞋放好。”鼓勵孩子一個新的行為舉止時,要讓孩子看到你是怎樣做的。向孩子說明您正在做的事,讓他們跟覑學。在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然後讓他們再獨立試一次。當孩子做得好時,贊揚他。

    • 實例教學
      建議適用年齡段: 所有年齡 當孩子找您尋求建議或幫助時,他們通常會積極地準備學習。此時正是您可以教孩子新事物的機會--這稱做實例教學。直接將答案告訴孩子不能教會他們獨立思考。鼓勵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再看看您是否可以幫助他們學到更深層的東西-- “你認為它是什麼顏色的? 對,這是紅色的。還有其他東西顏色是紅色嗎?”這就有趣多了。所以,不要草草了事,如果孩子沒作任何回應,告訴他答案,找下個機會再教。

    • 問、說、做
      建議適用年齡段: 3-12歲 “問、說、做”是教孩子學會獨立技能的一個好方法,例如:穿衣服、刷牙、準備上床。在孩子懂事後越早教他們這些技能越好。在孩子成長的任何年齡段都可以使用這種邏輯提出新技能。當一個事物有難度,且需要長時間學習的話,一次只教孩子一個步驟。可以按下列步驟做:

      • 問: 問孩子第一步應該怎樣做 -- “我們刷牙時第一步該做什麼?”
      • 說: 如果孩子回答錯誤,輕鬆地告訴他們怎麼做-- “首先,我們把牙膏塗在牙刷上。現在,你來做,把牙膏塗在牙刷上。”
      • 做: 如果孩子做得不對,幫他一下--例如, 打開牙膏管,把孩子的手,教他如何做。當孩子可以自己做時,停手讓他們獨立完成。

    • 贊揚孩子的合作與取得的成功
      在每一個步驟過程中,贊揚孩子的合作與取得的成功。重複孩子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表明了您對他們的肯定回應。-- “對,我們把牙膏塗在牙刷上”,或者 “好孩子,刷得棒極了。” 在孩子學會了這項新技能後,可以減少贊揚的次數。

  • 發展兒童創造力的十個要點

    1. 創造一種氣氛,使每個兒童受到敬重, 並作為小組的一名成員受重視。
    2. 使每個兒童懂得自尊,並學習提出自己的思想看法。
    3. 每個兒童應當獲得自己去創造成就的勇氣和信心,並應當許可他進行創造性的嘗試。
    4. 兒童需要利用和體驗其能力和環境的自由,以便學習自由。
    5. 兒童需要對他的新奇念頭,想象力和別出心裁進行稱贊、鼓勵。
    6. 應當鼓勵兒童去接索選擇,選擇新途徑,不停留在己經明白的事物上。
    7. 好問態度應當是教育的主要目標。
    8. 教界員應當能夠做到傾聽、觀察和沉默。
    9. 應當避免引起兒童害怕的壓力。
    10. 應當避免在評價兒童中迷信權威做法。

  • 孩子壓惡的幾種談話方式
    • “嘮叨”型: 某個道理,孩子明明己經知道,可家長絮叨叨沒個了時,這就把他們看 “低”了。從心理學上講,這種絮叨是一種重複刺激, 會在大腦皮層上產生保護抑制,你越說,他越聽不進。
    • “遷移”型: 把別人身上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壞事,“遷移” 到自己孩子身上,想當然地左叮嚀、右囑咐。這就把孩子看 “壞”了,從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對對面。他們會對你的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反唇相譏。
    • “提審”型: 剛發現一些苗頭性的現象, 便大驚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別處 “單獨審問”,這就把孩子看 “死”了。他們會因為你言過其實和妄加推測而大為惱火,以致拂袖而去。
    • “揭丑”型: 對於確有過錯的孩子,有些家長喜愛在吃飯時進行 “訓話”,或面對同學、親友時大加數落,以 “泄”心火。這就把孩子看 “扁”。 這樣做會挫傷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容的心情,從而傷害了自尊心,很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進而我行我素,無所顧忌。

  • 使用反省時間處理過失行為
    • 建議適用年齡段: 18個月-10歲 反省時間是簡短、平和的、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學會令人接受的行為。如果孩子不按照您的要求做,使用反省時間。反省時間將孩子遠離發生問題的活動區域,讓他安靜地位於區域之外。18個月大的孩子可以用小兒搖籃或嬰兒圍欄作反省區域。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坐在地上或椅子上。反省時間通常設在發生問題的同一個房間裡。
    • 當問題出現時,告訴孩子怎樣做: 當您看到一件問題行為發生時,即時處理。走進孩子,引起他的注意,講一些例如 “Daniel, 不要推搡妹妹,同她好好玩。” 如果問題解決了,贊揚孩子按照您說的做了。
    • 配合使用反省時間完成指令: 如果一個小時過後,行為還在繼續或再度發生,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 “不要推搡妹妹”,結果是-- “現在好好反省一下”。把孩子帶到反省區域,不要理會他的反抗,也不同他辯論或嘮叨。必須保持給孩子一段反省時間(一至兩分鐘),之後才可以回到活動區域。在孩子反省時,不要理會他,這段反省時間是讓他們安靜,而不是說話或引發他們注意力的。
    • 反省時間過後: 反省時間結束後,不要提及剛才的埸面。讓孩子找些事情做。反省過後,盡快地對他們的正確行為提出表揚。如果孩子在反省時間內沒有安靜下來,帶他們到 “休息時間” (請見下文)

  • 使用休息時間解決嚴重的過失行為
    • 建議適用年齡段: 18個月-10歲

      休息時間是將孩子帶離問題發生區域至一段時間。如果孩子在反省時間內不安靜,或行為問題會帶來嚴重後果,例如傷害他人,或大發脾氣的時候,您可以使用休息時間。

      休息時間是一種實用的方法,用以替代大聲喊叫、威脅或鞭打犯了大錯的孩子。使用正確的話,這種方法相當有效,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懂得去接受正確的行為。休息時間最大的好處是:它要求作父母的您保持冷靜。當生氣時,您的脾氣易暴躁,並傷害到孩子。休息時間給每個人一個鎮靜下來的機會。

      休息時間在使用上與反省時間相同,不同的是要把孩子帶到另外一個房閒。如果孩子的寢室裡擺滿了玩具或有可以引起他注意力的活動,那麼您可考慮換一個房問作休息時間。休息時間應設在一個孩子不感興趣,但要安全、擁有良好照明光線和通風的地方。休息時間的使用方法同反省時間相同。

    • 解釋休息時間的實施過程: 重要的是在休息時間開始之前,孩子清楚即將發生怎樣的事情。坐下來,向他們解釋休息時間是用來做某項特定的行為。讓他們知曉休息時間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並確定孩子已經明白。
    • 當行為問題發生後,告訴孩子做些什麼: 獲得孩子的注意力,告訴他停止做某事-- “Anthony,停止尖叫”,以及應該怎樣做-- “聲音溫柔些”,如孩子按照你說的做了,贊揚他。
    • 配合使用休息時間完成您的指令: 如果孩子的錯誤行為沒有停止,帶他到休息時間,如 “你不能按照我說的做,現在到休息時間去。” 不要繼續說深了,或威脅、訓話、嘮叨或者爭論觀點。
    • 提醒孩子有關的房間規定: 在您把孩子帶到休息時間時,提醒他只有安靜下來後才可以出來。短時間的休息比長時間有效。對於2歲大的孩子,可用1分鐘時間;3-5歲的,2分鐘;5-10歲的,最長不超過5分鐘。將房門打開,但如果孩子不安靜地呆在屋中,也可把門關上。您可以定時,或使用廚房定時器,以確保當孩子安靜下來後,不要忘記他。
    • 在休息時間內不要理會錯誤行為: 有些孩子在休息時間內可能還會繼續他的錯誤行為,如踢打、尖叫、喊叫,特別是當他們懂得用這種方式可以獲得他想要的東西時。如果您對他有所回應的話,休息時間的意圖就被徹底粉碎了。您必須準備堅持住這一技巧,不要與孩子講話,或引發您的注意力,堅持到休息時間結束。等待孩子安靜下來。
    • 休息時間過後: 休息時間過後,不要再次談及剛才發生的事,鼓勵孩子參與到活動當中,看到孩子的正確行為,表揚他。如果行為問題再次發生,您需要重複使用休息時間的過程。
    • 保留記錄: 您可能發現每次使用休息時間時如果記錄下時間的長短,會對您有所幫助。因為隨覑孩子了解休息時間的規則後,他的休息時間應該變得越來越短。如果您在使用休息時間時遇到問題,或在使用第一周結束後事情不見好轉,重要的是您應該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
    • 休息時間的常見問題: 父母在嘗試使用休息時間後,可能會由於以下原因之一,發現它並沒有起到作用。首先,孩子被允許自行決定走出來的時間。例如,父母可能說, “Amanda,在家裡不可以那樣說話,到你房閒去,知道該怎樣做時再出來。”孩子可能會隨便地走到房間,即刻又走出來。第二點,使用尺度不一致。休息時間在每次發生嚴重錯誤行為時,使用起來效果最佳。第三,孩子從休息時間出來時,情緒還未穩定,這是主要問題。因為孩子學會了如果喊得時間越長,聲音越大,他就可以出來。孩子是否可以從休息時間出來,取決於他是否己真正安靜下來,而不是允諾,或只是坐在那裡等待時間。休息時間在吵鬧和抵抗停止後即可結束。

  • 家庭關係維繫秘決

    照顧好自己的同時再去照料您的孩子就會變得容易些。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您盡好父母之責。

    • 團體協同工作: 如果可以獲得支持,或者父母雙方對教育方式能夠達成一致,盡父母之責就會容易些。父母應該支持而不是破壞彼此已做出的努力。在您採用某項新策略之前,同您的配偶或是負責照料孩子的人,共同討論該項計劃。
    • 避免在孩子面前激烈爭吵: 孩子對於父母的沖突非常敏感。如果爭論經常發生,且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們變得非常抑鬱。如果有問題,您試圖選擇在孩子不在身邊的時間討論。
    • 獲取支持: 每個人在撫育孩子的時候都需要幫助,配偶、家人、朋友和鄰居都可以是好的支持者。交流您們的想法,比較經驗得失。
    • 歇息調整: 每個人都需要一些時間以遠離孩子們,這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如果您的孩子很容易照料,且你們在一起的時間很順利,那麼您時不時地遠離孩子一下,不會對孩子有壞處。

  • 要記住的要點

    照顧好自己的同時再去照料您的孩子就會變得容易些。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您盡好父母之責。

    • 確保孩子有充足感興趣的事情做,以減少問題的發生。
    • 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做出限制。
    • 同孩子商討規定,並給他們提供共同制定家庭規則的機會。
    • 當孩子表現好時,贊揚、關注或獎勵他們。
    • 對有難度的行為問題要立刻地、持續地、準確地作出反應。
    • 當孩子舉止錯誤時,講話要平穩、堅定。
    • 孩子做錯事時,向他講明做錯了什麼,什麼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 配合使用歸納法、反省時間和休息時間完成您的指令。
    • 行動快捷,不要有威脅舉動。
    • 自己處理問題,而不要威脅他人去行動。
    • 對孩子的行為期望要合乎情理,不能期望他完美。
    • 不要對自己太嚴厲--您也在學習過程中。
    • 照顧好自己--自己照料好了,更容易滿足孩子的需要。

  • 進一步幫助

    養育孩子並不總是件容易的事。在本冊 “成功父母指導”中,有些方法對您可能有些幫助,如果您對孩子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存在某些問題或疑問,請找專業人士咨詢。